對于這個問題(ti),中醫和西(xi)醫分(fen)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研究(jiu)和解(jie)釋。
中醫學認為,脾(pi)運胃納功能失健是主要病機,部(bu)分(fen)患兒也有脾(pi)胃氣(qi)虛(xu)、脾(pi)胃陰(yin)虛(xu)的表現。正如(ru)《靈樞·脈度》所說:“脾氣通于口,脾和則口能知五谷矣。”脾氣通于口,脾胃調和,嘴巴就能辨別五谷的味道;若脾胃不和,納化失職,則成厭食。小兒臟腑嬌嫩,脾常不(bu)足,易患(huan)脾胃病證(zheng),往往表現出脾氣不(bu)足,運化(hua)功能失常。當然,每個寶寶的具體情(qing)況是不一樣(yang)的,需要辯證分型(xing)。有的是脾失健運型,有的(de)是脾胃氣虛型,有的(de)是脾虛肝(gan)旺型,還(huan)有(you)的(de)是胃陰不足型,其中以(yi)脾虛肝旺型(xing)厭食癥在兒童(tong)最為多(duo)見。
而西醫認為小兒厭食的發病機制和病理變化與很多因素密(mi)切相關。譬如如(ru)果寶寶有胃(wei)(wei)腸道(dao)、肝臟等(deng)疾病(bing)以及服用可引起(qi)胃(wei)(wei)腸道(dao)不適反應藥物等(deng)都會(hui)導(dao)致消(xiao)化道(dao)功(gong)能紊亂,平滑肌蠕動(dong)減(jian)慢以(yi)及(ji)胃(wei)腸電(dian)生理(li)節律的紊亂,消化酶活性降低,營養物質吸收受到影響,從而出現厭食癥狀;一些重要微量營(ying)養(yang)素,如鋅(xin)、B族維生素、鐵、銅、錳、鉻(ge)、鉀、鎂、磷、鈣等的長(chang)期(qi)缺(que)乏,以及血鉛水平過(guo)高(gao)等,也都(dou)會(hui)影響兒童食欲;也有一些孩子先(xian)天(tian)胃(wei)功能(neng)較弱(ruo),腸道菌群失衡,胃內胃泌素、胃蛋白酶、脂肪酶,淀粉酶等的分泌偏少都可能導致孩子食量少,不易消化等情況。此外,不良的飲(yin)食行為和家長對(dui)寶寶進食(shi)量的過高要求,也可能(neng)直接(jie)導(dao)致厭食(shi)。如(ru)吃飯時,父母對兒童進行責罵,批評孩子的過錯,或者家長采用引誘或者強制進(jin)食等手段干預(yu)孩子的進(jin)食過程,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,導致進食量減少。父母缺乏營養知識,飲食無度,片面追求高營養、高(gao)蛋白的飲食,進食沒有固定的時(shi)(shi)間和規律,吃飯時(shi)(shi)逗孩子玩(wan),致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,以及家長恣意投其所好,給孩子喜歡的食物,養成厭惡其它飲食的習慣。
此(ci)外,環境溫度(du)過高、濕度(du)過大,缺乏運動或者運動不足,生活沒規律、睡眠不充足、過度(du)疲(pi)勞(lao)等也是兒童厭食常見的(de)外(wai)在原(yuan)因(yin)。
其實無(wu)論(lun)(lun)中醫還是西醫理論(lun)(lun),其實不(bu)良的飲食習慣、不(bu)科學的飲食搭配、父母對小兒的不(bu)科學的喂養、環(huan)境因素等都是導致該病(bing)癥發生(sheng)的主(zhu)要因素。